微信掃一掃
鮑康《大錢圖錄》記載:“咸豐三年,軍務日滋,滇銅不能繼,壽陽相國權戶部議,請鑄當十大錢,兼增鐵冶以供度支。旋推及當五十、當百錢。巡防王大臣續請鑄當五百,當千兩種”。是時所鑄行的咸豐大錢,其種類冗多,版別繁雜。其名稱上有“通寶、重寶、元寶”之分,幣材上則有銅、鐵、鉛質之別。咸豐大錢從三年五月首鑄當十錢起,到八月又鑄當五十,十一月又增鑄當百、當五百、當千,短短幾個月時間,大錢的折當是一路飆升。由于咸豐大錢的折當過高,造成“利之所在,趨之若鶩”;官私競相鼓鑄,使大錢的信譽掃地,以致物價騰貴,引起嚴重的通貨膨脹。在各省局所鑄的咸豐大錢中,以寶福局鑄錢最富有地方特色,按照咸豐錢通常慣例,平錢叫法為“通寶”,當十至當五十稱之為“重寶”,當百至當千大錢則名為“元寶”;而寶福局鑄錢對此名稱則無明確界定。
從咸豐年間寶福局所鑄錢幣上看,紀值等級有小平、當五、當十、當二十、當五十、當百幾種;材質上有銅、鐵兩種,銅錢又有紅、黃之分;錢文上只有“通寶、重寶”之別,而無“元寶”稱謂。從存世實物和錢譜上看,寶福局所鑄大錢品種最為紛呈多樣,其版式孔繁,珍品亦多,并有多種系列套錢存在。除雕母、母錢、樣錢外,其系列中以“咸豐通寶”大錢面文帶“大清”國號的寶福一十;以及背文上下紀值“一十、二十”,右左紀重“七錢五分、壹兩五錢”最為珍貴。“咸豐重寶”大錢則以背無滿文、右左紀值五十;和背文內紀值“一
百、紀重五兩”兩種最為珍貴。
咸豐通寶寶福局背“大清壹百” 源自中國嘉德2009年秋拍
咸豐通寶寶福局背“大清壹百”系前譜無載之物,目前為創見之孤品。其直徑72.5毫米,重197克。面文為“咸豐通寶”,背有“大清壹百”和滿文寶福紀局,可謂集國號(大清)、年號(咸豐)、紀局(寶福)、紀值(壹百)于一身。其錢文秀美絕倫。錢體形制大而厚重,制作甚為精湛,當屬初鑄試樣錢,未曾流通,故而珍罕無比,著名錢幣鑒賞家孫仲匯先生稱其為“清錢之王”。充分體現了這枚錢幣應有的文物價值和收藏價值。
自定義html廣告位